温州蓝夹缬的基本介绍蓝夹缬为中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中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技艺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蓝夹缬的制作包含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与夹缬印...

温州蓝夹缬的基本介绍
蓝夹缬为中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中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技艺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
蓝夹缬的制作包含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与夹缬印染。夹缬就是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染液没办法渗透花纹突出部分,却可以通过凹进部分进行染色,与印章、字模印刷刚好相反。花版是工艺重点。雕花版,最重要选择木材。可供选择的有枫树、杨梅树、棠梨树和红柴。选定的树先锯成需要的尺寸大小,再两面刨水平平面。将版材在水池里浸泡一周后,取出,维持湿润。先画好“粉本”(纸样),在版胚上刷上浆糊后,贴上粉本。拿刷子轻轻刷平粉本,然后执刀直接在上面雕刻,先刻外面的框框,再从左到右刻里面的人物和花纹。首次用斜刀,浅浅地刻个底,第二三次才用正刀,把握好分寸挖下去。一块型版雕刻完毕,将纹样拓回纸上。然后在第二块胚版上刷一层浆糊,四周对齐在第一块版上,抓住纸样露在外边多余部分,带动整张纸样到第二块胚版。取缝衣针刺破气泡,小心弄平,预防纸样偏移,然后开始刻第二块胚版。型版正反面的花点要完全相同,不能有误差。印染是蓝夹缬生产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重点的一道程序。马上整理好的白色棉布,对折放在花版中间夹好,再连版带布泡在发好靛的靛青液浸泡染色的过程。需要经过整理布料、参花版、入染、氧化、多次入染、多次氧化,直至染成稳定的花纹等过程。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对研究浙南一带的民俗风情,与人文历史环境都具备要紧意义,是浙南民间手工技艺瑰宝,展示浙南一方漂亮的风土人情。
商品特征
蓝夹缬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其程序多样,技艺精湛。蓝夹缬技艺包括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而且每个程序讲究方法、工艺精细、需要高。
历史民俗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它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区域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区域辐射。
获奖荣誉
2011年5月23日,蓝夹缬技艺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